在繁忙的医院检验科中,面对各式各样的病例,一个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领域便是通过血液检测来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的迹象。问题提出:在众多血液指标中,哪些特异性变化可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存在?
回答: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一类在胎儿期心脏结构异常发育的疾病,其症状多样,从轻微到严重不等,部分患者甚至在出生时无明显症状,通过细致的血液检测,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
红细胞计数(RBC)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暗示右向左分流的存在,这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由于心脏结构问题导致本应流向体循环的血液部分流向了肺循环后再返回体循环,造成组织缺氧,促使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轻度升高,虽不具特异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心肌损伤的间接指标,尤其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监测心脏功能的变化尤为重要。
B型钠尿肽(BNP)或其前体(NT-proBNP)的水平升高,常与心脏负荷增加相关联,可反映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程度,对于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衰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虽然血液检测不能直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但它能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为临床提供关键线索,促进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检验科医生的“火眼金睛”下,每一份血液样本都可能成为解开患者健康谜团的关键。
发表评论
通过血液检测特定生物标志物,如心脏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等指标的异常变化,可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蛛丝马迹'"。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