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检验科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专注于各类标本的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你可能想不到,患者的愤怒情绪有时也会悄然影响检验结果,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当患者处于愤怒状态时,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干扰检验指标的准确性,愤怒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促使体内儿茶酚胺等激素大量分泌,而这些生理改变可能会影响血液中的某些成分,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以血常规检查为例,愤怒引发的生理应激可能会使白细胞计数出现波动,当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时,骨髓造血功能可能会受到刺激,导致白细胞生成增加,从而使血常规报告中的白细胞数值偏高,这可能会误导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以为患者存在感染等问题,进而采取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措施。
再看生化指标,愤怒时体内的代谢也会发生改变,血糖水平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波动,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等也可能受到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愤怒可能导致血糖急剧升高,使得原本控制良好的血糖水平在检验时出现异常升高的假象,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能会让医生误判肝脏的健康状况,增加诊断的复杂性。
不仅如此,愤怒还可能影响患者的采血过程,情绪激动时,患者的血管可能会收缩,导致采血困难,增加采血时间和患者的痛苦,采血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又可能进一步加剧患者的愤怒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而采血不畅可能会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等情况,这同样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检验科医生,我们深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患者治疗的重要性,我们在工作中也会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当遇到情绪激动的患者时,我们会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愤怒的原因,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我们也会提醒护士在采血等操作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减少因情绪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干扰。
患者朋友们也应该了解愤怒情绪对检验结果的潜在影响,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检查,在就医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或不满,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与医护人员沟通解决,避免让愤怒情绪给自己的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关注情绪与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医疗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