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室,我们时常会遇到因摔跤而前来就诊的患者,除了常见的外伤如擦伤、骨折外,摔跤还可能对机体的内环境造成影响,尤其是对血液系统,摔跤后,哪些血液指标能成为我们预警身体损伤的“信号灯”呢?
血常规是基础检查之一,它能帮助我们了解患者是否因摔跤导致身体出现应激反应,如白细胞计数升高,这可能意味着炎症反应或感染,观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可以判断是否有因摔跤导致的内出血或贫血。
凝血功能检查至关重要,摔跤可能导致患者体内出现微小血管破裂,此时凝血功能指标如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的变化能提示我们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风险。
心肌酶谱的检测也不可忽视,摔跤时若伤及胸壁或肋骨,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受损,进而释放心肌酶入血,若发现肌酸激酶(CK)等心肌酶升高,需警惕心脏损伤的可能。
对于老年患者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电解质检查也尤为重要,摔跤可能导致身体失衡、呕吐等,进而引起电解质紊乱,如钾、钠、氯等离子的异常变化。
摔跤后通过细致的血液指标监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摔跤后的血液检查不仅是“信号灯”,更是我们守护患者健康的“守护者”。
发表评论
摔跤后,关注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炎症标志物等血液指标预警潜在损伤。
摔跤后,关注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指标及炎症标志物变化可预警身体损伤。
摔跤后,关注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可预警身体损伤风险。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