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检验科在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检验科辅助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液、体液等样本中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 125(CA125)等,可以为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有价值的线索,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恶性肿瘤,一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水平异常,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检测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逐渐崭露头角,检验科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基因融合等信息,为肿瘤的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针对肺癌患者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检测,若检测结果显示存在敏感突变,则患者可使用针对性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恶性肿瘤的“金标准”,检验科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技术支持工作,如对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制片、染色等,以便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免疫表型,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也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有助于明确肿瘤的来源、分化程度及预后等。
除了诊断,检验科还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监测作用,通过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化疗过程中若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提示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尽管检验科在恶性肿瘤的诊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因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标准化也需要不断完善,如何将检验科的检测结果与临床更好地结合,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建议,也是我们需要持续探索的方向。
恶性肿瘤的检验诊断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检验科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以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恶性肿瘤的检验诊断领域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发表评论
恶性肿瘤诊断:检验技术面临的挑战与突破,为精准医疗铺就新路径。
添加新评论